清晨六点的校园操场还浸在薄雾里,初三(2)班的李阳已经站在跑道起点,深吸一口气——今天他要完成体育中考的长跑训练。作为江苏中考改革后新增的必测项目,1000米跑成了许多男生心中的“拦路虎”。哨声响起,他迈开步子,风掠过耳畔,肌肉的酸胀与呼吸的急促交织,脑海里闪过教练的话:“不是跟别人比,是跟昨天的自己赛。”当冲过终点线时,他抹了把汗,望着天边渐亮的朝霞,忽然懂了这场“奔跑”的意义。

一、多元项目里的“生存法则”
江苏体育中考的选测项目像一把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。女生小雅偏爱排球垫球,每天放学后都要对着墙练习半小时。“刚开始总接不住,手指也磨出了茧,”她笑着展示掌心的老茧,“但现在能连续垫50个不落地,感觉像在和球跳舞。”而男生阿杰则选择了篮球运球上篮,运球时的节奏感让他着迷:“每一次拍球都像在和地面对话,找到那个平衡点,进球就变得顺理成章。”这些项目不再是单纯的“应试”,而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热爱,在重复中打磨技能。
二、教练的“魔法课堂”
体育老师王磊的课堂上从不缺少笑声。教立定跳远时,他会搬来瑜伽垫演示“预摆—蹬地—收腿”的分解动作,像个魔术师般把复杂的技巧拆解成易懂的步骤;练实心球时,他举着手机给学生录像,慢镜头回放中纠正发力角度:“看,你的腰部没有充分扭转,力量就传不到手上。”最难忘的是游泳训练,学校恒温泳池里,王老师穿着泳裤亲自示范自由泳动作,耐心指导每一个换气时机:“水是温柔的,你要学会和它‘合作’。”在他的带领下,原本怕水的同学也能轻松游完200米。
三、考场外的“隐形战场”
体育中考当天,考点外挤满了家长。张妈妈攥着保温杯反复叮嘱女儿:“别紧张,就像平时训练那样。”考生们互相击掌加油,有人分享巧克力补充能量,有人帮同学整理运动服。候场区里,初三(5)班的陈宇正给同班同学系鞋带:“你鞋带松了,跑步容易绊倒。”这份默契无关竞争,更像一场青春的集体修行。当最后一个项目结束时,大家相视一笑,汗水与泪水中藏着共同的心声:我们不只是为分数而来,更是为这段并肩作战的日子。
江苏体育中考的魅力,在于它将“强身健体”与“人格塑造”完美融合。长跑教会坚持,排球培养协作,实心球锤炼爆发力……每一项运动都在悄悄雕刻着少年的模样。当他们在跑道上超越自我,在球场上信任队友,在泳池中战胜恐惧,这场“中考”早已超越了分数的范畴,成为青春岁月里最生动的成长课。正如李阳在日记里写的:“那些清晨的风、傍晚的影、教练的笑、同学的暖,都会变成我生命里的光,照亮未来的每一段路程。”
(全文约750字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