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挟着露水的清甜,我踩着轻快的步子奔向操场,鞋底与跑道摩擦发出规律的声响。这一刻,我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——那时我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,攥着班级接力赛的棒子,跌跌撞撞冲过终点线时,膝盖渗出血珠却笑出了眼泪。从那以后,“体育”二字便成了我生命里跳动的火焰,烧得滚烫又明亮。

一、跑道上的“倔强”,是热爱的起点
小学三年级那年,班主任选我去参加校运会的400米短跑。起初我满心抗拒:“400米?比我们教室到食堂还远呢!”可当看到教练眼中闪烁的光,我鬼使神差地接过了号码布。训练的第一天,我刚跑完两圈就喘得像破风箱,喉咙发干,腿像灌了铅。我想放弃,却被教练按在跑道边:“你看那些运动员,哪个不是带着伤还在练?体育从不是轻松的事,但你能征服它。”
后来我学会了“偷懒”里的坚持:别人休息时,我多跑半圈;别人喝汽水,我灌白开水。直到比赛那天,当我站在起跑线上,听着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声,突然明白:原来热爱的力量,就是明知会累,仍想再试一次。最终我拿到了第三名,奖状贴在书桌前,成了我青春里第一枚闪亮的勋章。
二、球场上的“碰撞”,是团队的温度
升入初中后,我迷上了篮球。最初只是觉得投篮时球进筐的“唰”一声很酷,直到加入了校女篮队,才懂这项运动的魅力远不止于此。记得第一次打友谊赛,我们班落后对手十分,我急得直跺脚,队长却拍着我的肩膀说:“别慌,我们是一个整体。”
那次比赛,我们学会了互相补位:有人抢篮板时,另一个人立刻卡位;有人失误,全队一起喊“没关系”。当终场哨响,我们以一分险胜时,所有人抱在一起哭成一片。那一刻我懂得,体育从不是孤军奋战,而是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命的样子。如今即便学业繁重,每周五放学后,我仍会和队友去球场投上几十个篮——那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,像是在诉说着团队的力量。
三、晨跑里的“清醒”,是生活的底色
高中住校后,我开始坚持晨跑。冬天的早晨天还没亮,我裹着厚外套往操场跑,冷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,可跑到第三圈时,身体渐渐暖起来,思绪也清晰了。我曾把晨跑当作“治愈仪式”:遇到难题时,边跑边想解题思路;心情低落时,看着朝阳爬上树梢,所有烦恼都像汗珠一样蒸发。

有次模拟考失利,我躲在操场角落掉眼泪。这时同班的男生递来纸巾:“要不要一起去跑几圈?我上次考砸时,跑了五公里就想通了。”我们并肩跑着,他讲起自己为体育中考练长跑的故事,我突然笑了——原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赛道上努力,而我从未孤单。如今即使毕业,我仍保留着晨跑的习惯,因为那是独属于我的“充电时刻”,让每一天都充满力量。
有人说,体育是肌肉的对抗,是速度的较量;于我而言,它是童年跌倒时的勇敢,是 teamwork 里的温暖,是晨光中与自己对话的清醒。它教会我不怕输,教会我坚持,教会我在平凡日子里活出热气腾腾的模样。
未来的路还很长,或许我会跑得更远,或许会遇到更多挑战,但我始终相信:只要心中燃着对体育的热爱,就能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。毕竟,热爱本身,就是最动人的勋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