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的校园还浸在薄雾里,塑胶跑道上已传来此起彼伏的脚步声。2017年的中考体育备考季,像一阵热风席卷了整个初三教学楼——这是属于青春的战场,也是无数少年与自己的较量。

一、当体育成为“必争之地”
那年春天,教育部刚出台新政,将中考体育分值从30分提升至50分,且新增“篮球运球”“排球垫球”等项目。消息传开后,教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:“原来体育不再是‘副科’,而是能决定升学命运的硬指标!”课间走廊上,随处可见抱着篮球练习的同学;放学后,操场边的单杠前排起了长队。连平时最文静的小雨,也咬着牙加入了长跑队伍——她的目标是满分,因为“不想让体育拖后腿”。
二、跑道上的“逆袭记”
我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测800米的窘迫:跑到第三圈时,肺像被火烧一样疼,双腿像灌了铅,最终以4分10秒的成绩倒在终点线旁。班主任王老师蹲下来拍我的背:“你看操场边的梧桐树,每年都要经历风雨才能长得更高。” 从那以后,我开始了“魔鬼训练”:每天清晨5点半到校,绕操场跑6圈;晚自习后,再加练3组蛙跳。鞋底磨破了一层又一层,膝盖磕出的淤青还没消,新的伤口又添上了。有次下雨,我在湿滑的跑道上摔了一跤,膝盖渗出血珠,却笑着爬起来继续跑——因为我知道,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站立。

三、藏在汗水里的温暖
备考的日子里,我们不是孤军奋战。体育委员小阳成了我们的“技术指导”,他把自己的投篮技巧录成视频,分享给全班;擅长排球的小琳,牺牲午休时间教大家垫球动作,手肘磨出了老茧也不喊累。最难忘的是模拟测试那天,当我跑到最后一百米时,全班同学突然站在跑道边呐喊:“加油!你行的!” 那声音像一股暖流,推着我冲过终点线。最终,我以3分25秒的成绩拿到满分, hugs(拥抱)了每一个为我助威的人。
四、体育教会我们的,远不止分数
中考体育结束后,我们班平均分提升了12分,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收获。曾经连400米都跑不完的小雨,如今成了校田径队的骨干;以前总躲在教室后排的小宇,通过体育找到了自信,甚至在演讲比赛中拿了第一名。体育让我们明白:真正的强大,是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勇气,是团队协作中传递的温暖,是超越自我时的那份骄傲。
如今回想2017年的中考体育,它更像一场成长的仪式。我们在跑道上挥洒汗水,在失败中学会坚持,在成功时懂得感恩。那些清晨的风、傍晚的霞,还有身边人的鼓励,都成了青春里最闪亮的勋章。奔跑吧,少年!愿你们永远带着这份热血与坚韧,奔赴更辽阔的未来——因为,体育教会我们的,从来不只是如何得分,更是如何好好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