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欧体育,体育实习日志:汗水浇灌的成长之路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03

清晨六点的校园还浸在薄雾里,我攥着教案站在操场边,运动鞋踩在塑胶跑道上发出轻微声响。这是我在某中学体育组实习的第三天,望着操场上晨练的学生们,突然意识到:曾经课本里的理论知识,正一步步变成需要亲手实践的课题。

中欧体育,体育实习日志:汗水浇灌的成长之路

中欧体育,体育实习日志:汗水浇灌的成长之路

初入岗位:慌乱与期待的碰撞

第一天报到时,指导老师老张递给我一沓厚厚的训练计划表:“先跟着看一周,熟悉流程。”可当我真正站上篮球课的场地,才发现“纸上谈兵”有多难——示范三步上篮时,动作变形得厉害,底下的初中生们交头接耳,甚至有人笑出了声。课后躲在器材室补妆时,镜子里红着眼眶的自己像个失败者,直到老张推门进来:“新手都这样,把学生当成弟弟妹妹,别怕出错。”

那一周像是“生存考验”:记不清多少次把口令喊错,多少回被调皮男生故意传球砸中后背。最窘迫的是组织田径队训练,刚强调完“注意节奏”,就有个女生摔倒在跑道上,膝盖渗出血珠。我手忙脚乱地翻急救包,耳边传来其他老师的叹息:“这孩子总毛躁……”那一刻才懂,体育老师不仅要教技术,更要懂孩子的心理。

实战演练: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

转机出现在第二周的校运会筹备期。老张让我负责低年级接力赛的分组工作,本以为只是简单登记名单,没想到临出发前半小时,三个班级同时提出换人申请,队伍秩序瞬间混乱。我攥着报名表的手发抖,直到想起大学时教练说的“规则是底线,灵活是智慧”——于是临时增设了替补通道,用彩色贴纸标记不同班级,竟让混乱的现场渐渐有序起来。当最后一个孩子冲过终点线时,班主任拍着我的肩膀说:“你这办法比表格好用!”

此后我开始主动观察老张的教学技巧:他会在立定跳远测试前,蹲下来给胆小的女生系紧鞋带;会在长跑训练时,悄悄放慢脚步陪掉队的学生;会在雨天把体育馆改成“室内游戏日”,用趣味竞赛代替枯燥练习……这些细节像种子一样落进我心里,慢慢长出属于我的教学风格。

意外插曲:学会在失控中寻找答案

最难忘的是一次户外足球赛。作为裁判的我,因漏判一个越位球引发双方争执,场面一度僵持。我大脑一片空白,直到记起教育心理学课上学的“共情式沟通”——先承认失误:“刚才我没看清,确实该吹停赛。”再邀请两队队长一起复盘规则,最后提议加赛五分钟作为补偿。当终场哨响时,两个班的同学居然互相击掌致意,我才明白:体育精神从来不是胜负,而是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和解的可能。

收获:不止于技能的成长

三个月的实习像一场快进的电影,从最初连口令都喊不齐整,到现在能独立策划“校园运动嘉年华”;从害怕面对调皮学生,到成为他们课间围追堵截的“健身顾问”。老张常说:“好的体育老师,眼里要有分数,心里要有温度。”这句话让我懂得:所谓专业,不过是把对孩子的爱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里。

如今站在实习结束的节点回望,那些清晨的露水、午后的蝉鸣、傍晚的夕阳,都成了记忆里的勋章。原来成长从不是突兀的跳跃,而是一滴一滴汗水的累积——就像跑道上的每一步,只要方向正确,终会抵达属于自己的远方。

合上实习手册时,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我知道,这段日子教会我的,远比一堂体育课更多。